AI 术语通识指南:一份技术小白也能看懂的 AI 词汇解释清单
为什么值得读这篇文章?
- ✅ 本文适合:企业管理者、产品经理、非技术背景 AI 探索者、想与 AI 共事的任何人。
- 如果你正在问:
- “LLM、RAG、RLHF 到底什么意思?”
- “我该如何快速理解 AI 对话和生成模型?”
- “开会时不想再被术语轰炸却听不懂!”
- 这篇文章将为你扫清术语障碍,快速建立清晰的 AI 知识地图。
📌 背景与使用场景
在各种会议、培训或媒体中,你是否常听到这些词汇:
“我们模型已经完成了微调,下一步是 RAG 接入和 MCP 联动。”
你微笑点头,心里却是一团雾水。
为了帮助你快速理解当今最常见、最关键的 AI 术语,我整理了这份以通俗语言编写的词汇清单,并会根据技术演进持续更新。
🌱 核心概念入门:AI 世界的地基
模型 (Model)
AI 模型是模仿人脑处理方式的计算程序,它接受输入(Prompt),并给出输出(回应)。
- 就像孩子学习说话,模型通过大量例子学习人类如何应对不同情况。
- 模型种类繁多,按用途可分为文本模型、视频模型、语音模型、分类模型等。
大语言模型(LLM)
专注文本的模型,比如 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。这类模型:
- 可以聊天、写作、分析文本、总结、编程等。
- 趋势:支持“多模态”(Multimodal),即文本、语音、图像一起理解处理(如 GPT-4o)。
Transformer 架构
现代 AI 的技术基石。
- 关键词:“注意力机制”(Attention),能让模型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关系和重点。
- 几乎所有主流大模型(ChatGPT、Claude)都基于此。
🔧 模型是如何“炼成”的?
预训练(Pre-training)
- 模型阅读整个互联网来学习语言。
- 常用机制:预测下一个词(Next-token prediction)。
微调(Fine-tuning)
- 在基础模型上,使用特定领域的数据再次训练。
- 示例:客服语料 + ChatGPT = 客服机器人。
RLHF(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)
- 人类先评价多个 AI 输出的优劣,训练出“奖励模型”。
- 模型再尝试不断生成更“对人有用”的回答。
🧠 让模型更“聪明”的方式
Prompt Engineering(提示工程)
你与 ChatGPT 说话时,其实就是在写提示(Prompt)。
- 写得好,答得妙;写得差,答得乱。
- 现在还有专业职位叫“Prompt Engineer”。
RAG(检索增强生成)
- 模型“翻书找答案”,不是“全凭记忆胡说”。
- 工作方式是先搜索外部知识库,再结合提示生成回答。
🔍 深入术语精选(FAQ 样式)
Q: 什么是 Inference?
A: 指模型开始运行并输出结果的过程。你提问 → 模型思考 → 给出回应。
Q: 什么是 AGI 和 ASI?
- AGI(通用人工智能):能胜任多种任务的 AI,类似普通人类的智能。
- ASI(超级人工智能):智能水平远超最聪明的人类。
Q: 什么是幻觉(Hallucination)?
A: 模型自信但错误地“胡编乱造”信息,听起来像真的但其实是假的。
Q: 什么是“合成数据”?
A: 模型自己生成训练数据(如虚构聊天、合成图像)来补充学习素材。
🛠 推荐术语一览表
术语缩写 | 全称 | 通俗解释 |
---|---|---|
LLM | Large Language Model | 能读懂写出文本的大模型 |
GPT | 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 | 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 |
RLHF |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| 从人类反馈中学强化学习 |
RAG | 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 | 搜索结合生成 |
MCP | Model Context Protocol | AI 与外部工具通信的协议标准 |
✨ 总结与行动建议
- 📘 收藏本清单,在技术会议、AI 部署项目中快速查阅。
- 🤝 鼓励企业、产品、运营等非技术人员阅读,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。
- 🔁 定期回顾更新,以便掌握 AI 术语演进趋势。
如果你喜欢这样的通识内容,欢迎留言告诉我你还想了解的其他 AI 关键词,也欢迎转发分享给正在摸索 AI 世界的朋友们。